美国的华人码农,正在成为IT界的吠舍

2019-02-14 渥太华微生活
来源:知乎

a916bfdb11f143f15c93b89a73c89ccc.jpg

解浚源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美国IT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白人股东、印度高管、华人码农的三元种姓结构。白人是婆罗门,印度人是刹帝利,华人只能是吠舍了。

白人股东自不必说,美国巨头,除了老黄等少数例外,基本都是白人创建的。印度高管则是近些年来大出风头,当上了谷歌和微软等一大票公司的CEO。

与之相对的是华人高层的大溃败。微软本来是华人在美国混得最好的地方,有很多华人升入高层。但是2014年陆奇的下属,印度人纳德拉跨过陆奇升任CEO。随后陆奇离开了微软,接下来的改组中华人高层出局的出局,降职的降职。李飞飞和李佳曾经是谷歌云的VP,但是就在前几天,她们和她们的老板,谷歌云的总裁被印度CEO一锅端,换上了一个印度总裁。

其实华人高层的失败不是突然发生的,玻璃天花板一直以来都横在华人头顶,只是这几年量变引起质变罢了。人被天花板压的时间长了,就容易认命。去白人的地盘给白人打工可以理解,但是输给印度人就很难理解了。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华人码农们炮制出了一系列中国人为什么不如印度人的理论。什么中国人不会交流,中国人不团结,种种理论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中国人真的不如印度人,就没法解释为什么建国时条件差不多,现在中国却全面碾压印度。所以不是中国人不如印度人,是美国华人不如美国印度裔,这个锅祖国母亲不背。

换个角度解释就容易得多了。能去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是高种姓。他们从小就管理低种姓,自然管理经验丰富。而留在美国的华人码农大多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学霸,很多人还是因为反感“中国的复杂人际关系”所以才向往美国的。大多数人只想专心做技术,既不会管理,也不想管理。

另一方面种姓是天然的组织结构,一群互不相识的印度人来到美国,可以马上按照种姓选出老大,形成组织。而华人都是学霸出身,自视甚高,谁也不服谁,很容易散沙化。组织可以使力量倍增,有组织的印度人打一盘散沙的华人自然是摧枯拉朽。

印度高种姓和华人学霸在美国一拍即合,印度人负责高屋建瓴,华人负责下地干活,配合堪称完美。然而IT吠舍就是华人码农的归宿了吗?我认为不是的。印度人占领高层后,会向下传导,最后基层管理人员也被印度人占领后,华人码农们就会发现,旁边的印度码农技术明明不如自己,但是升职就是比自己快。

这时华人码农就成了IT首陀罗,苦熬20年,退休的时候还是个SDE 2。至于你问我怎么办?我也没办法,这是个死局。印度的首陀罗都吃了一千年土了,不也没想出办法。习惯就好,至少下面还有达利特不是?

ps,有人说是因为华人精英都回国发财了,而印度人回不了。我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纯说技术水平,我见过的最差的华人码农也比印度码农的平均水平强。走了几个精英无法解释为什么留下的华人码农从基层到顶层都输的这么惨。


编者注: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3351
全部评论 (1)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19-02-15 00:48:29
看完感慨确实代码写着写着就有股狠劲觉得自己都是对的, 正因为自身在工作上受到尊重时所带来的自信往往忘了正视别人的答案。 或许这也是为啥技术和管理是不同的领域 但是我也要反驳一点是,并不是所有在硅谷的印度人都是婆罗生出生。 或许他们就是最低层出来而慢慢进步到CEO, 包括现任谷歌也是从pc 到ceo。 会有国人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码农, 还有码农是依赖框架,这标题[Facepalm][Facepalm][Facepalm]我表示不赞同。 他们的设计和解决问题能力必然很强, 他们应该叫程序员。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想做的事感到自豪。 过度牵连个人职业路线和群体利益显得有点片面,希望自媒体能尊重每个小群体🙏🙏🙏
展开快速发表评论
二维码 | 渥太华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