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危机,市场巨震!硅谷银行倒闭,多国养老基金受损!

2023-03-16 渥太华微生活
来源:上海证券报

download.jpg

当地时间周三,对银行业危机的担忧令股市承压,美股主要指数一度重挫,尾盘跌幅才有所收窄。欧股收盘则全线重挫,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均跌超3%。

瑞信危机持续发酵。当地时间周三,瑞信欧股收跌超24%,史上首次跌穿2瑞士法郎,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在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态不会提供援助后,瑞信被曝出恳请瑞士央行公开表明对它的支持。

随后,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声,表示如有需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两个部门进一步指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传染风险。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多地的养老基金遭受损失。其中,瑞典最大的养老基金Alecta在硅谷银行、Signature Bank和第一共和银行三家银行上合计投资20.8亿美元,成为最惨投资机构。此外,加州教师退休系统、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韩国国民养老金等机构在硅谷银行上均有投资。

在多家机构看来,硅谷银行的倒闭或将促使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放慢加息步伐。目前,各国央行均需考虑进一步加息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瑞信危机拖累欧美股市

当地时间周三,受银行业危机影响,美股主要指数重挫,尾盘跌幅才显著收窄。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收跌超280点,跌幅0.87%,报31874.57点;标普500指数收跌超27点,跌幅0.70%,报3891.9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5.90点,涨幅0.05%,报11434.05点。

4034-37d9b2128040534601fa6d691a4fa712.jpg

经济数据方面,最新公布的美国2月PPI数据超预期回落。美国2月PPI同比上涨4.6%,好于市场预期的5.4%和前值6%;环比下降0.1%,好于市场预期的0.3%和前值0.7%。PPI数据记录了企业为燃料、金属、包装等原材料支付的费用,这些成本通常会在零售层面转嫁给消费者,这一数据的下滑意味着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或令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

盘面上,科技股集体上涨,苹果涨0.26%,亚马逊涨1.39%,奈飞涨3%,谷歌涨2.28%,脸书涨1.92%,微软涨1.78%。

受瑞士信贷拖累,银行股全线走低,瑞士信贷跌14.14%,德意志银行跌6.79%,花旗跌5.44%,摩根士丹利跌5%,摩根大通跌4.71%,富国银行跌3.21%,高盛跌3.03%。前一天大涨的第一共和银行、西太平洋(2.620, -0.03, -1.13%)合众银行再次下跌,第一共和银行跌超20%,西太平洋合众银行跌超12%。

银行业危机冲击之下,欧股收盘全线重挫,德国DAX指数跌3.27%报14735.26点,法国CAC40指数跌3.58%报6885.71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3.83%报7344.45点。

瑞信欧股收跌超24%,史上首次跌穿2瑞士法郎,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瑞信一年期信贷违约掉期(CDS)报价一度飙升至1000个基点,2026年到期的美元债券暴跌至不良债水平。此外,法国兴业银行(16.680, 0.10, 0.60%),法国巴黎银行均下跌逾10%,领跌斯托克600指数,一天之内欧洲银行股市值蒸发逾600亿美元。

避险情绪浓厚叠加加息预期下降,欧美国债收益率大跌。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超50个基点,失守4%关口。德国2、5、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分别跌近49个基点、超37个基点和近27个基点。

瑞信求救 瑞士央行发声

在瑞信曝出其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缺陷”后,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态不会提供援助。该行行长称由于监管问题,不能在瑞信持有超10%的股权,因此无法向其提供更多资金。

受此影响,瑞信欧股盘中一度跌超25%,跌至历史最低点,且其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未见的高位,表示市场对其前景十分担忧。

随后,瑞信被曝出恳请瑞士央行公开表明对它的支持。

当地时间3月15日,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终于发声,表示如有需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指出,与瑞士信贷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获得了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瑞信当前的资本率与流动性状况仍符合要求。两个部门进一步指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传染风险。

监管部门发声后,瑞信美股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最终收跌14%,此前一度暴跌30%。

此外,据媒体报道,美国最大几家银行数月来一直在降低对瑞信的直接风险敞口。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本周对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在瑞信的敞口做了更多问询。这些美国的银行在与瑞信合作的同时,也在检查和管理有关该行的对手方风险。

监管机构已委托投行

重启对硅谷银行的拍卖

据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等监管机构已委托投行Piper Sandler Companies重启对破产的硅谷银行的拍卖。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FDIC将尝试整体出售硅谷银行,但也会探索零散的交易。

据报道,美国政府可能只希望把硅谷银行出售给另一家银行,这可能会排除正在考虑竞购的私募股权公司和风投。此前,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黑石和KKR&Co.均表示有意收购硅谷银行持有的贷款。这三家公司均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此外,硅谷银行新任CEO Tim Mayopoulos呼吁客户支持。他建议硅谷银行的客户,尤其是风投与创新企业客户把此前提走的存款重新存回去,因为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对于资金而言已没有其他地方比银行系统更安全。对于硅谷银行的前景,所有选项都有可能。当前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世界多家养老基金受牵连

据外媒报道,包括瑞典最大养老基金Alecta、加州教师退休系统、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韩国国民养老金等在内的多家养老基金均在此次事件中“踩雷”。不过,从上述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来看,其受到的影响较为有限。

3月13日,瑞典最大养老基金Alecta的CEO马格努斯·比尔(Magnus Billing)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六年,Alecta在硅谷银行、Signature Bank和第一共和银行上的投资分别为89亿瑞典克朗、32亿瑞典克朗和97亿瑞典克朗,总计约20.8亿美元。

d3ba-c55cf477d737558db237a05de4b45dbd.png

目前,这三家银行前景都不甚乐观。硅谷银行因遭遇流动性危机破产,Signature Bank被监管机构关闭,而第一共和银行也正在遭受挤兑。

“作为投资者,这件事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并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采取行动。”马格努斯·比尔称。

不过,马格努斯·比尔表示,在美国失败的投资约占Alecta管理的总资产的1%。“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不会影响我们承诺给客户的养老金。瑞典的养老金体系非常健全。”

不仅Alecta,美国、韩国等国的养老基金也因硅谷银行倒闭而受到影响。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Cal PERS)管理着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该基金向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分别投资了6700万美元、1100万美元。

在上个财政年度末,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的资产超过4400亿美元。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的发言人表示,从长远来看,这只是他们整体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我们将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继续关注形势,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敏捷和耐心。”

加州教师退休系统是美国最大的教师退休基金,截至上周四,该养老金持有1100万美元的硅谷银行股票。截至1月31日,其资产总额为3115亿美元。

而管理着8000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三大公共养老基金的韩国国民养老金服务持有约10万股硅谷银行股票。据当地媒体报道,韩国国民养老金正在寻找方法来应对这一事件。

各国央行或放慢加息步伐

在多家机构看来,硅谷银行危机或改变美联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影响各国央行的加息步伐。

“这次硅谷银行的危机,从成因上更像2022年英国养老金的爆仓危机。英国养老金也是在低利率时期超配了国债,在英国央行加息后,债券价格暴跌,随后出现爆仓危机。最后由英国央行兜底才避免了爆仓的恶性危机。”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黄俊称。

黄俊表示,从2022年的英国养老金,到2023年的硅谷银行,面临相似境遇的不止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这次美联储面对的是系统性问题,为了防止危机往纵深发展,首先应避免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在3月美联储利率决议中,美联储可能会停止加息,稳住债券价格,不去刺激市场本就脆弱的神经。

关于未来美联储如何化解危机,黄俊预计,美联储或从境外寻找资金购买债券,或通过扩大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购买债券,这意味着资产价格或再次迎来高潮。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多元资产高级策略师赛雅伦表示,硅谷银行的倒闭将促使各国央行放慢加息步伐。各国央行现在必须考虑进一步加息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我们预计,美国量化紧缩(央行削减债券投资组合)结束的时间将早于此前的预期。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但不排除美联储将在3月维持利率不变。”

作者:王彦琳、魏雨田、王彭   

责编:邵子怡、郭晨希   

校对:孙洁华   图编:尤霏霏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编者注: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890
全部评论 (2)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3-03-16 07:32:50
瑞士政府说了会救的,倒不了。但是金融风暴应该正在来临。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3-03-16 07:25:21
瑞信摆烂了
展开快速发表评论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