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猝死员工:曾连上7个夜班,10月工时280小时!家属:企业支付20万

2021-11-18 渥太华微生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11111.jpeg

图: 图 虫

17日,一名比亚迪员工在出租屋内猝死的消息引广泛关注。

该名员工王江龙离世日期为11月4日晚,其家属于5日接到警方通知,警方排除刑案可能后,家属便与企业协商善后赔偿问题,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警方出具的调查意见告知书,已排除刑案。

3CD5F9473F4C9CE9B9B2568887E462D1FA88192B_size79_w640_h808.jpeg

图:澎湃新闻

王江龙的家属认为,虽未进行尸检查明具体死因,但其离世应与长期夜班工作有关联。

据相关报道,该员工10月份有二十余天工作时长在12个小时,超出劳动法的规定。18日上午,西安高新区劳动监察部门回应称,目前已经介入此事进行调查。

根据该名员工的打卡记录显示,在10月份他有26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整个10月他的工作时长在280小时左右。

从10月28日到11月3日,该名员工连续上了7个夜班,其中6个班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

事发前一天的11月3日,王江龙早上8时05分下班,当天19时38分上班,至4日零时39分请假下班。该名员工的亲属透露,警方推断王江龙的死亡时间为11月4号晚上19时到22时之间。

此外,打卡记录显示,在整个十月,该名员工只有10月1日、3日没有打卡记录,从10月4日起,他开始上夜班,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打卡上班,至次日7点半到8点左右打卡下班,工作时间均在12个小时左右。

F3D43987025F2473387F8C6953A6FBA4759F979D_size421_w700_h630.png

王江龙打卡记录。图:澎湃新闻

比亚迪回应

家属:企业一次性支付20万

11月18日,比亚迪方面回应澎湃新闻,“11月5日,我们西安工厂一员工在厂外的出租屋内死亡,对逝者我们深切哀悼。据悉不涉及刑事案件,员工的死亡原因还待进一步调查。目前,我们正在与员工家属积极沟通,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好相关善后事宜。”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一名36岁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第十一事业部员工于近日被发现猝死在出租屋中。警方出具的调查意见告知书显示,已排除刑事案件。

11月18日,该员工家属表示,17日当晚企业方再次联系家属,协商善后事宜,双方在辖区派出所协商三个多小时后达成一致:除退还公积金社保等之外,企业一次性支付王江龙家属20万元。

比亚迪三季度再现“增收不增利”

10月28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07亿元,同比增长2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下滑27.50%;扣非净利润5.18亿元,同比下滑67.17%。

比亚迪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利润下滑,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同时,比亚迪公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451.92亿元,同比增长3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

比亚迪再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近三成,但今年以来比亚迪销量表现较为亮眼。2021年1-9月,比亚迪汽车全系销量45.27万辆,同比增长68.32%;新能源汽车销量33.76万辆,同比增长204.29%。乘用车方面,比亚迪问鼎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其中,旗舰车型汉9月销售10248辆,再次实现单月销量破万,实现连续6个月销量正增长。

不过,尽管比亚迪业绩承压,仍有多家机构表示比亚迪业绩符合预期。上海证券表示,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龙头,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经营拐点在即,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46、217亿元,同比+44%、+139%和+49%。华安证券也认为,比亚迪销量稳步爬坡,业绩符合预期;同时全面推进新能源化,电池外供提升新的利润点,维持买入评级。

猝死的比亚迪员工

与浪潮“加班真好”

猝死出租屋内的36岁比亚迪员工的加班数据非常夸张。

工作打卡记录显示,在10月份他有26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且每月最多有12天的工作时长可以为每天11小时。

换句话说,用人单位不仅没有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合理的工作时长和休息休假时间,而且还让他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尚不能断言,连续加班和该员工的猝死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目前,西安高新区劳动监察部门已经介入该事件,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得到权威的调查结果。问题在于,如果不是事件本身引发媒体和公众的观众,这位员工的加班情况又会有多少人知道呢?再追问一句,如果不是比亚迪是一家具有符号意义的大型车企,这位员工的不幸遭遇还会受到关注吗?

值得玩味的是,近年来对于加班现象、加班文化的讨论在舆论场上从未停歇。提倡人性化制度建设的声音,大家都不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员工的猝死,无疑显得格外“刺眼”。

在互联网设置议题,是需要能力的。掌握“话语权”,表达出来的观点才有人愿意倾听,愿意交流。这些年来,不少互联网大厂中的员工描述了自身的工作经历,揭示了工作制度的不合理,这对推动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很有意义的。

他们不一定是管理人员,但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中比较核心的员工,他们拥有比较出色的表达能力,也知道如何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也让他们有“讨论”加班的底气。

但不幸猝死在出租屋里的这位比亚迪员工,则是另一种情况。据家属介绍,他出事之前在物流岗位工作,工作强度大,“月工资大概六七千元”。收入不高,还要承受比较大的工作强度,说明他的“选择”并不多,最重要的是保住眼前的饭碗。

另外,这位员工的堂哥也谈到,他“属于话比较少,老实本分,甚至有点笨的人”。所以,工作虽然苦,但他没有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难处”。

这就引出了该事件的核心问题——能对“加班”说不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尚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但对那些比基层更基层的员工来说呢?他们可能已经成了互联网舆论场中“沉默的大多数”。当我们讨论用加班换高收入值不值得时,别忘了,有一部分员工根本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他们的声音几乎消失在了舆论场中。

这几天,浪潮集团挂出来的“加班横幅”同样引发热议。“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 “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这些标语荒诞、刺目,却堂而皇之地挂在了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IT集团。

F9A7578D5A0BCBE6CB2E972D95BC280C9A2216B9_size32_w550_h413.jpeg

微博@河南法制报 图

当加班成为某些企业的一种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是根本没有能力“拒绝”的;而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猝死至多属于小概率事件,大不了赔点钱——这,或许才是很多企业有恃无恐的真正原因。

目前,比亚迪方面已经提出补偿家属20万元,并承诺妥善处理好相关善后事宜。猝死员工的家属理应得到赔偿,但希望“赔钱”不是终点,彻底反思加班文化、拿出更多实际行动维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才能避免下一次悲剧。

编者注: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1381
全部评论 (1)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1-11-18 11:27:01
中国的穷人,就是这么不值钱
展开快速发表评论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