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隔离,我的意大利封城生活(下)

2020-04-02 渥太华微生活
来源:凤凰网国学 | 文度记

很多关于疫情的日记、文章,每日在各种公众号滚动登出,目不暇接。

对我来说,疫情之下,渐渐改变的是学会去理解每一个人做出的个体行为。就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写,总有其原因,也包括社会认知的局限性。

4BC459C93846A2FFF334AE7345AECF04CE9CCACB_w738_h462.jpg

按下暂停键的米兰

“千里投毒”的那个华人,因为已经确诊,可能是对当地医疗不放心,在生死之际,仍然决定回国。当事人权衡后,可能觉得即使被万人指责,哪怕坐牢,终究比客死他乡要好。

一些留学生因父母担忧而日夜不寐,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不吃不喝,千里迢迢回国,只是想抵达安全彼岸。

一些“地下”口罩群不知道从哪里对接了国内的口罩,尽管买的价格有些高,在这样的时刻,提供了口罩,并且亲自送货上门,我不想用道德来说事,最起码她们提供了口罩。因为在市面上买不到口罩,免费口罩又都分发有类,所以,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48EE7587C7E3CD12DED116BA6C3FD58E541CDBFC_w1080_h1440.jpg

从留学生手里买到的口罩

有医生不救老人或只救有希望的病人的传闻。试想医护人员的风险,以及不得不做出悖谬人性本能的抉择,某种程度可能成为日后长久的心理阴影。对于没有这样经历的普通人来说,我想最好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

每个人都是一根稻草、一片雪花,也是一个世界。换位思考在当下是第一位的。理解,可能是当下最轻的轻舟,能够驶过别人心头碾压的万重山。

两个星期前,我恢复学校教学的工作,在线做几个中国孩子的助教。

在此之前,我对于时间的概念只有早晨、晚上,不清楚每天是几月几号,也不知道是星期几。有了工作日程表之后,才有了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概念。

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早晨百叶窗还没拉起,屋里一片漆黑时,女儿都会反复问我:“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

18FAA112B514CC44121858D83EAA39125AF9DD15_w1080_h1440.jpg

作者女儿在家跟着视频课学中文

如果没有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时间就是无尽的日出日落,白昼黑夜往复。

瘟疫是一种古老的魔咒?相对于神圣而言,病毒像一个被压抑已久的魔鬼,终于出来长长吐了一口气,到处游转。

世界疫情不断扩散,听说连非洲都封城了。奥运延后、米兰家具展取消、口罩成为必需品,人们从没预想2020年因疫情,禁足在家。

孩子的深刻在于不分白昼与黑夜,我所在处即是天堂。

成人的难处在于,为了将所在处变为人间,极力顶住最后一根快要倒塌的柱子。

不知道还有多久,疫情才会过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服从,谨慎地安排好该做的每一件事,远离轻浮和狂妄,远离嘲笑和讥讽,学习孩子的灵魂。俗世最大的困难乃是轻浮与放肆,或许病毒正在疗愈着这一点。

597BA017BF37FCC9D938A3152135310A6ADD2BB7_w800_h532.jpg

临时搭建的病房

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新冠患者大多死于陌生的感受、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中间。当然,医护人员或许陪伴在床边,但亲人却不能陪伴最后一刻。这种处于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死亡是尤其可怕的,更何况是数量惊人的死亡。

病毒似乎告诉人们,世界本无亲密可言,你所存在的任何一种人际结构都可能是陌生的、容易被解构的。这样的解构,让所有人开始关注普世,关注一个更为普遍的世界和时空。

每一个患者、临终挣扎者、死者,似乎与禁足在家的健康的人们毫无关系,只是一个数字,但这些人却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路人、咖啡店顾客、超市买东西的老人。

编者注: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1476
全部评论 (0)
展开快速发表评论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