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渥太华微生活
来源:非常先生看娱乐
一句气话,一场风波,郑智化让大众关注到了残障人士出行的困境。
10月27日,郑智化再次发文,为自己在深圳机场事件中的“连滚带爬”用词道歉。
他坦言这只是一时气愤的遣词,并改口称赞这次帮他推轮椅的小哥服务“非常好”。

这场持续三天的风波,终于迎来了当事人的正式致歉。
可事情并没有随着道歉而结束,网友们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心疼转为愤怒,甚至有人直接喊话让他“隐退”。

事件始于10月25日,郑智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痛斥深圳机场服务“没人性”。
他描述自己在远机位登机时,因为升降车与机舱门之间存在25厘米的高度差,轮椅无法推入飞机。
当时他指责操纵升降车的司机冷眼旁观,自己最终“连滚带爬”才进了机舱。
动态一出,瞬间点燃了舆论怒火。
残疾人士乘坐飞机遭遇这样的困境,网友们纷纷站出来为他抱不平。

就在舆论一边倒批评深圳机场的时候,事件出现了第一次反转。
深圳机场的回应非常迅速,不仅公开致歉,还直接放出了现场监控视频。
监控画面显示,整个过程有4名工作人员搀扶郑智化拄拐登机,耗时约一分钟,并没有出现“连滚带爬”的狼狈场景。
机场同时解释,20厘米的高度差是出于防止设备刮碰飞机的安全规范。
他们还火速公布了三项整改措施:优先安排轮椅旅客使用廊桥、增派远机位保障人员、试点新型登机连接装置。

这一下,舆论风向立马变了。
网友们看完视频后,感觉被欺骗了。
有人吐槽:“原来这叫没人帮啊,4个工作人员服务一个人,还要被说成冷眼旁观。”
还有网友直言:“郑智化的表述过度夸大,受伤害的是帮助了他的工作人员。”
更有人翻出他《水手》的歌词,调侃道:“不是唱着‘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吗?怎么遇到这么点困难就怨天尤人?”
从全民同情到全网质疑,只隔了一段监控视频的距离。

面对汹涌的舆论,郑智化在10月27日发表了澄清文章。
他说:“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
他特别感谢了帮他推轮椅的小哥,称其服务“非常好”,甚至直接搀扶他的腿进机门。
不过最后一句,他话锋一转,指出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比个人感受意义更大,有点口服心不服的感觉。

这已经不是郑智化第一次在机场遭遇困境。
在二次回应中,他列举了近年来的类似经历。
在南京机场被要求拆卸“等同于腿”的金属支架过安检。
在上海机场因安检耗时半小时而面临误机风险,而且工作人员态度冷漠。
可以想象,为了安全问题,郑智化这位残障人士出行,确实会面临一些重点安检措施,可能也有夸大嫌疑,但这场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多东西。

所以,也有不少网友感谢郑智化,否则某些问题永远没人看见。
它照见了公众人物言论的影响力:一句话可以掀起滔天巨浪,所以用词必须谨慎客观。
它照见了网络舆论的善变:可以今天为你呐喊,明天就要你隐退。
它也照见了残障人士出行生态的真实困境:那些高度差、繁琐流程、冷漠态度,都是他们日常要面对的障碍。
当然,它也照见了机场服务的改进空间,某些服务确实有优化的必要。

如果没有郑智化的发声,深圳机场会那么迅速推出三项整改措施吗?
如果没有这场风波,大众会关注到升降车与机舱门之间的那20厘米高度差吗?
如果没有这次讨论,残障人士的出行困境会被摆上台面吗?
可能不会。
郑智化确实夸大其词了,但他撕开了一道被长期忽视的口子。
现在他道歉了,为自己的不当用词承担了责任。
可事件的意义,确实也超出了他个人感受的范畴。

郑智化该不该道歉?
该。
他的用词确实不准确,伤害了那些真心帮助他的工作人员。
但他的发声有没有价值?
也有。
他让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下一次,当另一位行动不便的旅客站在那20厘米的高度差前时,情况或许真的会不同。
这或许才是“连滚带爬”风波后,最值得我们去追问和推动改变的地方。

至于网友让他隐退的声音,不妨宽容一点。
他说了气话,但也及时道了歉。
他夸大了个人遭遇,却也让一个群体的困境被看见。
这件事里,没有绝对的受害者,也没有绝对的恶人。
只有一个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编者注: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 全部评论 (3) |
|---|
|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5-10-28 08:58:33 |
| 公共场所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是一个社会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志! |
|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5-10-27 08:02:44 |
| 【郑智化机场风波】郑智化道歉了:称连滚带爬是气话!网友们:从心疼到愤怒!从全民同情到全网质疑,只隔了一段监控视频的距离。 |
| 匿名天使 发表评论于:2025-10-27 07:30:43 |
|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